一、烟草初入华夏与早期发展
烟草并非中国本土作物,其起源于美洲。自哥伦布在南美洲发现烟草后,16 世纪的明朝万历年间,烟草便迅速传入内地。烟草初入中国,因其具有提神醒脑等功效,迅速引发关注,传播速度极快。不过,短短几十年后,崇祯皇帝就将其视为 “妖草”,大力打击。到了清代,贩卖或种植烟草更是被视作 “与通番同罪” 的重罪,整个清朝,政府在禁烟方面从未停止努力。就连太平天国时期,《天条论》也明确规定 “凡吃洋烟(鸦片)者斩首不留”,抽水烟旱烟初犯挨打,三犯杀头 。
二、近代卷烟工业的萌芽与发展
(一)外资卷烟企业的进入与扩张
19 世纪末,机制卷烟开始在中国的条约口岸崭露头角。1890 年至 1902 年间,彭萨克卷烟机发明仅 10 年后,在华机制卷烟工业便起源了。当时,卷烟作为工业时代第一批大规模销售的产品之一,常被视为现代消费文化中 “西方力量” 的典型代表。1902 年(清光绪 28 年),英美烟草公司创办人詹姆斯・布坎南・杜克,看中中国庞大人口蕴含的市场潜力,决定进军中国。为打开市场,英美烟草公司采取诸多营销手段,派人在码头给刚下船的男人发烟,利用性感女明星形象吸引年轻男性,还取得自动卷烟机使用权,实现大规模生产。他们既在上海竖起当时中国最大、耗资最巨的广告牌,又将香烟价格压至极致,一个铜板就能买 5 支优质香烟。进入中国市场 17 年后,该公司每周能生产 2.43 亿支香烟 。
(二)民族卷烟工业的艰难起步
19 世纪 90 年代,中国企业家开始涉足不断扩张的卷烟市场,多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方式。1898 年,3 名广东商人在湖北宜昌开办了第一家中国卷烟厂 —— 茂大卷叶烟制造所,但仅经营两年便倒闭。1899 年前后,上海出现几家手工卷烟企业,如范善庆建立的 “范庆记”,雇佣约 50 个卷烟女工,产品销往江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 。
随着民族意识觉醒,特别是 1905 年至 20 世纪 30 年代,中国民族主义不断高涨,抵制洋货运动频繁出现。在此背景下,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卷烟企业努力建立消费者对 “国货” 产品的忠诚度。华成烟草公司和利兴烟厂等,通过将品牌定位于不同地区特定社会群体来巩固消费基础。1925 年以后,还涌现出成千上万生产手工卷烟的小作坊 。1928 年,济南商埠商会会长于耀西出资改组东裕隆榨油厂,创办北洋东裕隆烟草公司(后更名 “华北东裕隆烟草公司”),这是济南第一家机制卷烟企业,主要品牌有 “嘉禾”“斗鸡” 等,其中 “斗鸡” 牌卷烟有一种说法是为与英美烟公司的 “鸡” 牌烟竞争而命名,体现了民族企业家的抗争精神 。
三、新中国成立后卷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
(一)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与发展
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废待兴。因烟叶收购价格较高,许多农民乐于种植烟草。1950 年,朱尊权和同事承担研制中国最好卷烟的任务,朱尊权经大量烟叶品味和比较,最终配出新中国第一个高级卷烟品牌 ——“中华”。此后,“中华” 烟经几代烟草工作者努力,赢得消费者广泛认可 。
朱尊权还带领同事总结出 “五匀、三一致” 的烟叶栽培技术,在全国推广,推动烟草农业走向优质丰产。同时,开展烟叶人工发酵工作,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卷烟厂醇化烟叶紧缺的问题,形成一套中国特有的卷烟工艺技术,并组织制定了 16 级烤烟标准,统一了全国烟叶分级标准 。
(二)改革开放后的调整与腾飞
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,各地烟厂盲目发展,卷烟牌号众多,全国有超 3000 个卷烟牌号。1982 年到 1988 年,全行业关停 300 多家小烟厂,清理大量卷烟牌号,改善了市场竞争局面,一些优势品牌开始发展 。
90 年代,市场出现产大于销、供过于求现象,行业调控方针转变为 “控制总量、提高质量、调整结构、增加效益”,从 “速度效益型” 向 “质量效益型” 转变,卷烟销量趋于平稳,品牌整合有序推进,名优卷烟销量十年间翻番,但卷烟品牌仍多而不大、杂而不强 。
进入新世纪,“大市场、大品牌、大企业” 战略和 “中式卷烟” 概念应运而生。2004 年,《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》出台,加快品牌整合,全国卷烟品牌数量从 1049 个减至 315 个。2008 年,《卷烟品牌定向整合产品目录》推动跨省品牌整合,年末全国品牌数量减至 150 多个。这一时期,消费者对中式卷烟认同加深,外烟市场份额逐步萎缩 。
(三)现代卷烟行业的格局与创新
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启之际,“532”“461” 品牌发展目标提出,“532” 代表品牌规模,“461” 代表品牌价值。在其引领下,中式卷烟品牌数量降至百个以下,实现御外烟于国门之外 。如今,中式卷烟在国内市场占据 99% 以上份额,成为绝对主角,在全球十大卷烟品牌中,中国品牌拥有七个席位。面对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下的高质量发展命题,“三大战略” 和中式卷烟仍是行业发展主题词,重点突出、集中度高的品牌发展体系和 “136、345” 品牌导向成为卷烟品牌发展的新一轮引擎 。
中国卷烟历史见证了从烟草传入时的文化冲突,到近代民族卷烟工业在困境中崛起,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探索、调整与创新的过程。如今的中国卷烟行业,在传承与发展中,正以全新姿态迈向未来 。
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,数据仅供参考